Group Meeting 小感

1259038068|%Y-%m-%d|agohover

最近都會去 group meeting 聽大家報 paper,我覺得對做研究而言,報 paper 真的算是一件很重要的訓練吧。在面對臺下詢問的壓力下,自己自然也會試著去徹底了解它的內容。另一方面,試著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知道,也是一件頗浪漫(?)的事。

大部份的人報 paper 都會採用很標準的程序:一開始一定是放了幾張照片的作者介紹(通常還有幾個找不到照片的作者),然後講一講 related work、講一講這篇 paper 做了什麼、然後列張圖表顯示結果還不錯、然後進廣告,呃不對,是來一段作者的 video,最後作個總結。

其實這樣也沒什麼不對啦,想想我以前也都是這樣報 paper 的 (汗)。

只是我們一旦建立了這個 SOP,那報 paper 好像變成了克漏字測驗一樣,就只是把一份投影片的某些關鍵處挖掉重新填上內容罷了。我們實在很容易忘記報 paper 的初衷:

  1. 這篇 paper 的目的是什麼?它要解決什麼問題?
  2. 對這個問題有沒有其它解法?為什麼這些解法不好?
  3. 這篇 paper 用了什麼方法?為什麼作者要這樣做?
  4. 做出來的結果如何?作者是否有針對結果進行分析?

而一場好的 presentation,往往關鍵就在「為什麼」上面。好的 paper,內容一定是一環扣著一環,像是「為了解決○○○的問題,我們採用●●●方法,但這樣會導致另一個○○○的問題,所以我們對●●●這部份做了○○○的改變…」。報 paper 的時候,如果我們不把整個來龍去脈講清楚,觀眾聽到的就只是一堆●●●與○○○的組合罷了,他們當然會覺得很鎖碎、沒有大方向、甚至很糟糕(?)。

另一方面,有幾場 presentation 我聽到一半都還搞不太清楚作者到底在做什麼,但一看 video 我就懂了。我發現很多人喜歡在最後展示結果的時候播放作者提供的影片,但其實在一開始就放影片的效果可能更好。原因很簡單:作者提供的影片,一定會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告訴你這篇 paper 的目的,很快地給觀眾一個輪廓。尤其,清楚地展示出 paper 的目的,是報 paper 時最基本的部份,先了解目的,大家才會去了解後面的解法到底在做什麼雕。

話說我也好久沒報 paper 了,現在報 paper 一定被打得滿頭包(抖)。


Comments

Add a New Comment
or Sign in as Wikidot user
(will not be published)
- +
Unless otherwise stated,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ShareAlike 3.0 License